孩子不願意幫忙做家事?一個方法,把責任變成遊戲,做家務變成創意

目錄

媽媽:弟弟,幫忙把地上的垃圾撿去丟掉。
弟弟:不要啦~我要看電視
媽媽:你沒看到我已經快忙死了嗎~~還不去幫忙!!!

大人有時候會希望孩子主動幫忙爸爸媽媽,尤其是分擔家務,但有時候又想讓孩子專心玩、專心唸書~~你知道嗎,研究指出越早開始做家事的孩子,長大後越容易成功。

  • 愛做家事的孩子,長大後就業率比不做家事的高出 15:1;
  • 收入平均高出 20%;
  • 婚姻關係也更幸福。

我也希望孩子可以主動幫忙,尤其是在我很忙的時候,或是不舒服的時候,但這時又特別容易動怒。之前聽到朋友分享他小時候的故事,我覺得很值得跟孩子分享:(以下用第一人稱的角度來看)

童年的第一個「工作場景」

很多人童年的畫面,可能是操場、補習班,或家裡的餐桌。但我最深刻的記憶,是一張被布料堆滿的桌子。

 

媽媽的針線桌

我媽媽婚前是個很有才華的設計師。她能把一塊普通的布料,變成讓人眼睛一亮的洋裝。可是結婚後,因為要帶我們幾個小孩,她只能放下夢想,在家裡接代工。所以我家的桌上永遠擺著大大小小的半成品,針線交錯,布料有時散落一地。


每當傍晚夕陽斜照進來,光線落在媽媽低著頭縫紉的背影上,那一幕現在回想起來仍歷歷在目。

我是家中的長女,所以媽媽從小就要我幫忙照顧弟妹,幫忙她一起做成衣,這工作對小孩來說真的好無聊,我超想出去玩的。

 

抗拒與不情願

說真的,我一點也不想做。為什麼我同學都可以出去玩,但我卻得跟著媽媽做「大人的工作」,還要幫忙照顧弟弟妹妹。雖然不情願,但身為老大,還是有那樣的責任心跟有點認命,而且看到媽媽就算累的眼皮直打架,還是必須硬撐著把工作做完,那份辛苦,我也看在眼裡。心裡還是會有聲音:我能不能幫媽媽一點忙?

 

靈機一動:把無聊變成遊戲

因為實在是太無聊了,而且要做好一件衣服,要花好長的時間,就算帶弟弟妹妹一起做,他們手腳也很慢,可能還會不小心弄錯,整個要重做。

所以我開始想,要怎麼讓這件事情變的有效率一點!有一天,我突然有了個靈感:既然這件事逃不掉,那能不能把它變得好玩?

我把弟弟妹妹叫到一起,很嚴肅地宣布:「注意!今天開始,我們要玩一個遊戲,叫做超級生產線!」

我把整個做衣服的流程工作拆分,再發包下去:

  • 弟弟負責發材料
  • 妹妹剪線頭
  • 我來翻袖子
  • 另一個妹妹負責燙壓
  • 媽媽負責比較難的部分

「每個人都有任務,誰偷懶就扣分,誰最快完成就加分!」

弟弟妹妹聽了眼睛一亮,原本煩躁的心情,突然轉變成一種比賽的期待。

我們真的開始玩了起來,有競爭大家就會很想贏,而且熟能生巧,自己的部分做很多次就熟練了,我們越做越快,有人笑著說:「快快快,我們要贏媽媽了!」

讓笑聲取代了抱怨。

結果呢?原本要做到天黑的工作,居然不到半天就完成了。

媽媽抬頭,看著我們,臉上帶著驚訝又欣慰的笑:「哎喲,老大真聰明!」

後來還每週給我跟弟弟妹妹們發獎勵金!

我記得媽媽說的那一刻,我心裡第一次湧出驕傲感,我被媽媽誇獎了,而且我讓這件事情變得省時省力,我覺得自己還滿厲害的!

也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什麼叫做合作的力量什麼叫做SOP,這對我長大後在工作上有很大的影響。

動動腦,就可以把辛苦變快樂,枯燥轉化成創意。

 

把工作變遊戲所帶來的四個收穫

長大回頭看,那個「遊戲」成了我朋友人生的重要轉折,之後上學的時候,他也開始慢慢學會怎麼把同學集合起來,一起完成某個任務。

我們可以從這個例子裡面看到,要讓孩子主動幫忙做家事,也是有方法的:

  1. 與其命令孩子,不如讓他感受到自己是有責任、有使命的

    當他媽媽說「因為你是老大,所以你要帶著弟弟妹妹」,對孩子來說,他可能會感到不公平,為什麼是我,為什麼他們可以玩,我卻要幫忙。

    但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需要的」,那份被看見的感覺,比命令更能激發責任。

  2. 合作大於個人努力

    一個人做,半天都做不完,但分工合作,一下子就完成。
    在我們跟孩子分享這個故事的時候,你就可以讓孩子去看見合作的好處與重要性,可以省時又省力。

  3. 遊戲是孩子的語言

    當我們把家務變成「比賽」、「角色扮演」,抱怨就變成了投入。因為這是一件好玩的事情。

    這也是我後來在課程或親子教養、兒童理財的文章分享中很提到的:「孩子拒絕的,往往不是事情本身,而是無聊的做法。」

  4. 價值感來自回饋

    當父母看見孩子做的很棒,可以立刻給予回饋,讓孩子知道,這樣做是對的,這樣無形中就能建立他的信心,他做的很棒、做對了,而且別人有肯定他的付出。

    孩子知道:努力不只是辛苦,還能帶來收穫。

    這也是在兒童理財教育中,最重要也最直接的做法

     

研究證明:做家事的孩子更幸福、更成功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的 Grant Study 歷時數十年追蹤發現:越早做家事的孩子,長大後越容易成功。

具體數據顯示:

  • 愛做家事的孩子,長大後就業率比不做家事的高出 15:1;
  • 收入平均高出 20%;
  • 婚姻關係也更幸福。

原因很簡單:
做家事的孩子,從小就培養出責任感、解決問題能力與合作精神。這些能力,比成績單上的分數,更能決定一個人未來能不能在社會上安身立命。

 

孩子做家事的 7 大好處

很多家長會說:「做家事太浪費時間,孩子應該專心讀書。」
但其實,做家事就是孩子最實用的學習現場

  1. 增強學習力與解決問題能力

    做家事需要手眼協調、步驟規劃,也需要和兄弟姊妹分工合作。這些過程,本質上就是「專案管理」和「團隊協作」。
    → 在兒童財商教育裡,這就是「資源分配」與「效率提升」。

  2. 培養自信心

    孩子完成一項任務,得到爸媽的肯定,就會產生成就感。
    → 當孩子後來管理零用錢、規劃儲蓄,他也會更有信心。

  3. 強化責任感

    每一次「這件事交給你」,都在告訴孩子:你被信任。
    → 理財也是責任的延伸:錢花出去,要為選擇負責。

  4. 建立獨立性

    會做家事的孩子,生活能力更強。
    → 會做家事=不依賴;會理財=不依賴父母金援。

  5. 提升幸福感與歸屬感

    當孩子參與家務,他會覺得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
    → 就像零用錢制度,孩子不再是被動消費者,而是「家庭經濟的一環」。

  6. 增加應變力

    家事常常需要臨時解決問題:油打翻了怎麼辦?襪子找不到配對怎麼辦?
    → 這與理財一樣,需要「隨機應變」的能力。

  7. 創意與價值創造

    把代工變工廠生產線的遊戲,就是最好的例子。孩子能從中學會:創意可以解決問題、創造價值。

 

更多案例:生活裡的遊戲化分工

其他在生活裡的遊戲(感謝朋友們和學生家長的分享):

  1. 尋寶遊戲收玩具

    把收拾玩具變成「尋寶比賽」。一人負責找指定顏色或形狀的玩具,放回籃子裡。有的媽媽分享說,他們家原本最不想收的小孩,最後竟然動作最快,還得意地跟其他兄弟姊妹炫耀自己超會收玩具。

  2. 家庭餐廳日

    一位爸爸設計了「家庭餐廳日」。孩子負責當服務生,點餐、擦桌、端水,最後一起「領工資」,用來兌換晚上想吃的冰淇淋。

  3. 三分鐘超人挑戰

    跟第一個遊戲有點像,在家裡亂糟糟時,爸媽喊:「計時三分鐘,誰收最多就是今日的"小超人"!」孩子會搶著要成為冠軍。(小超人可以換成孩子現在最喜歡的卡通人物)

  4. 洗碗接力賽

    把洗碗變成「接力賽」,有點像朋友的工廠生產線,讓一個孩子負責把剩菜刮掉,另一個負責沖水,媽媽用洗碗精洗,爸爸擦乾收好。整個過程像流水線一樣,大家邊聊天邊做事,很快就完成了,還可以培養感情。

  5. 家庭超市

    週末要買菜,可以約孩子一起採購,讓採買變成「小小超市遊戲」。讓孩子拿著的「採購清單」,幫忙買齊清單中的食材或日用品,他必須找到指定物品,也要計算價格,看錢夠不夠用。這不只是幫忙家務,更是「兒童理財」的最佳練習。

你還有什麼好方法,也可以私訊我 ,我把好點子加在文章中分享給大家唷。

金錢觀的種子:責任與回報的連結

還記得我小時候第一次拿到零用錢的那天,我的手指頭還殘留著洗碗精的泡泡味。(也就是碗可能沒洗乾淨…)
媽媽等我把碗全部放到曬碗的地方,才笑著塞了十塊進我掌心。

現在看起來十塊錢很少,但卻讓我明白了,付出可以換得回報,而且要好好做,不可以馬虎敷衍(亂做是會被扣錢的)

我們趁孩子還小的時候,可以用別人的故事、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像是幫忙家務、全家分工合作,讓孩子明白,「努力會帶來成果」、「合作能創造效率」。

這就可以呼應到,很多父母在問的:「要怎麼讓孩子學會理財?」

其實不需要高深的理財書,也不必等到長大後才開始。就在日常生活裡:洗碗、折衣服、採買收活用品、零用錢……,都能是最好的教材。

 

五個簡單的親子理財活動:

  • 零用錢制度:固定發放,讓孩子感受「收入週期」,而不是隨時伸手就有。
  • 責任與價值連結:把部分零用錢和家務掛鉤,讓孩子理解「付出=回報」。
  • 三個存錢罐:把錢分為「花用」、「儲蓄」、「分享」,在分配中練習規劃。
  • 金錢對話:每週花五分鐘聊聊——「今天花錢時,你快樂嗎?」讓金錢成為認識情緒的工具。
  • 參與家庭經濟:帶孩子去市場比價、規劃零食預算,讓數字在生活裡呼吸。

金錢教育,不是教會孩子數錢,而是教會他們責任、付出是有意義的,當他被肯定,這也能讓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從媽媽身上學到的養分

朋友曾和我分享,他很感謝當時的經驗,讓他學會找到別人的優點,讓大家一起合作、如何縮短作業時間、負責任。

所以,當孩子抗拒幫忙時,不要覺得孩子不貼心或是懶惰,試著把它變成一場遊戲,一次合作,一次小小的金錢教育,甚至創造孩子被需要的價值感。
 

生活就是最好的教科書,爸媽就是最好的農夫,在孩子心中播下一顆顆影響孩子一生的「理財種子」。

 


我們如何更好的在金錢教育上引導孩子呢?我設計了一套【天生帶財的小孩養成術】,不只帶領大人找出清除會阻擋財富流向你的信念,也教你怎麼教導孩子從小就有豐盛的體質。

初階課:豐盛基因開啟班

課程價格:$9888

前十位報名贈送價值$8888的豐盛大禮包

另外另外!!   8/20前報名享有粉絲優惠價$4888

快手刀報名~~絕對會改變你與孩子的

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cnuG6uz1kZKhz7YR9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同樣孩子也牽動著你的情緒,如何讓自己保持好的能量,甚至可以用來影響孩子,讓孩子開心快樂的長大呢?

歡迎預約,與我聊聊 https://mminthesky.uk/service/

【能量育兒術】--幫助你轉化成豐盛的體質,也讓美好能量影響孩子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