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空裡的棉花糖
小寶寶出生後,因為他們還不會講話,跟外界溝通的第一個方式就是哭哭,因為需要溝通,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寶寶的哭聲其實是不一樣的喔
不同哭聲代表不同的含意,也許你遇到其他孩子哭哭,怎麼哄都哄不停,根本不知道他怎麼了,但是寶寶的主要照顧者卻可以告訴你:喔,他現在想睡覺了啦,讓他吃嘴嘴就安靜了。
我們是可以從寶寶的哭聲、表情還有肢體動作中分辨出他在說什麼!
嬰兒哭聲翻譯機
要讓哭哭中的寶寶安靜下來,首先要區分他為什麼哭,是因為有生理或是心理的需求,還是因為生病了不舒服。
通常你聽到孩子有尖銳、激烈的哭聲,大部分是因為身體不舒服,若是合併一些發燒、拉肚子、吐、咳嗽、流鼻水,這些就很好判別是生病造成他不舒服才哭泣。
常常聽到老人家說:孩子哭不要抱,會養成壞習慣一定要抱抱
先不論老人家的經驗談,孩子在哭泣首先要先觀察,如果是尖銳、激烈的哭泣,有的孩子因為哭泣造成腦壓高,頭頂前囟門處還會呈現飽滿、突出,一定要提高警覺。排除掉生病的原因後,可以觀察他們是有生理的需求,還是心理的需求。
最常造成寶寶哭的原因
生理需求
生理需求最常見的是因為肚子餓、喝完奶沒有拍噶脹氣、太熱、太冷、想睡覺…,大家知道有一種冷叫作「阿嬤覺得冷」,寶寶被包的緊緊的不通風,讓他很不舒服,也會一直哭哭。通常滿足他們的需求後,寶寶舒服了也就安靜下來不哭鬧了。
心理需求
當你檢查完不是因為生理需求而哭哭,可能就是有心理的需求,有的孩子天生比較沒有安全感、想要有人陪他玩、生病不舒服或者因為環境改變、作息時間改變而哭。
還有一種是寶寶心情不好,有研究顯示高焦慮性格的母親,在產前超音波就可以偵測到胎兒在肚子裡常常哭,出生之後當然繼續愛哭。給他抱抱或是安撫,可以幫助寶寶比較有安全感或是心情平靜下來,自然也就不會一直哭了。
腸絞痛
大家其實很常聽到腸絞痛這個詞,好像不知道寶寶為什麼哭泣就會被歸類到是因為腸絞痛。腸絞痛不是真的指腸子有問題。西元1954年,一名紐海文市的兒科醫生Morris Wessel提出三個準則來定義嬰兒腸絞痛:「寶寶在一週內大哭3次以上,每次長達3小時,且持續3個星期。」。通常這種狀況大多出現在出生1~2個月內的新生兒,有約25%的寶寶曾經有這個現象,在3、4個月大以後會慢慢好轉。
有的孩子是因為腸胃道比較不好,容易脹氣,或是有乳糖不耐症,餵母乳的媽媽吃了比較容易過敏的食物(帶殼的海鮮、咖啡因),可以試著改變奶粉或是媽媽的飲食或是添加一點益生菌。
有的時候爸爸嗎媽聽人家說,睡前多塞一點奶,可以睡過夜,因此在寶寶睡前那餐給太多奶了,造成輕微的胃食道逆流,有時候調整奶量或是讓他立久一點再睡覺情況就改善了。
9招讓寶寶不愛哭
參考國外的一個小兒科醫師哈維‧卡爾普(Harvey Karp),的5S安撫法(包、搖、吸、側、聲),依照哈維的理論,他把嬰兒出生後的前三個月視為「懷孕的第四期」,嬰兒有「安撫反射」,讓寶寶認為自己是在子宮裡面,很安全,就會慢慢安靜下來。
- 1S(Swaddling)包:將寶寶用包巾緊緊包起來,模仿在子宮裡面小小、空間受限的環境。
如果可以使用有媽媽味道或是寶寶自己熟悉的包巾,會讓他更安心。 - 2S(Swinging and jiggling)搖:輕輕但持續的搖嬰兒,就像跳舞一樣,但是要慢慢的,扶好頭部,千萬不可以抖或是大力搖晃喔。這樣可以讓寶寶感覺像在羊水中的舒服搖晃的感覺。
- 3S(Sucking)吸:讓寶寶有東西可以吸。最好是親餵,不然也可以使用奶嘴。
- 4S(Side/Stomach Position)側:側身躺在爸媽的懷裡。
- 5S(Shushing)聲:放一些模擬寶寶在子宮中聽到外界的吵雜聲,像是吹風機、吸塵器。
除了5S之外,也可以使用以下幾招
- 把孩子放娃娃車推出去走一圈或是開車出去晃一圈,搖搖晃晃的很容易就睡著了
- 抱著他唱歌或是放輕柔的音樂,或者對寶寶講依些輕柔安撫的話語,這樣會讓他有被愛的感覺
- 在喝完奶後,幫寶寶排氣、拍噶,或是輕輕按摩腹部幫助腸蠕動。也可以加一些益生菌。
- 讓寶寶泡泡澡,水也會讓寶寶放鬆下來。
寶寶的依附理論
許多研究顯示,嬰兒的安全感主要來自於主要照顧者的親密互動,依據Bowlby的依附理論,主要照顧者,尤其是爸媽的擁抱、微笑可以使寶寶建立安全感,奠定信任關信。寶寶對照顧者的依戀情感會影響日後生理、認知、社會與情緒等發展。奠定在依附理論上,發展心理學家Mary Ainsworth提出安全基礎(secure base) 的概念
Mary Ainsworth認為安全的依附關係是嬰兒安全感的主要來源,親子間的親密互動可以促使寶寶對媽媽和周遭環境產生安全感和信任,這讓他們可以放心的探索環境,逐漸忍受跟父母分離,發展對自我的價值觀,成為獨立的個體
Mary Ainsworth將依附類型再區分成四種:
安全型依附(Secure attachment)
主要照顧者在身邊的時候,寶寶會安心的自由地探索環境,和陌生人互動,當主要照顧者離開時可能會難過哭泣;當主要照顧者回來時,小孩會很快地靠近照顧者尋求安撫。
焦慮矛盾型依附(Anxious-ambivalent attachment)
即使主要照顧者就在身旁,面對探索和陌生人時還是會感到焦慮。當照顧者離開時,小孩會非常的不安、難過;當照顧者回來時,小孩又變得很矛盾,明明想跟親近照顧者卻會發脾氣,當照顧者開始注意他時又會想要反抗。
迴避型依附(Avoidant attachment)
這類型的小孩會迴避和忽視主要照顧者的存在,不管照顧者離開或回來,都沒什麼情緒反應,不在意也不緊張;當照顧者去而復返,非但不表示高興,反而迴避或很慢才向前迎接;陌生人出現時無特殊反應。
簡單來說對待陌生人跟照顧者的反應是一樣的。
混亂型依附(Disorganized attachment)
這類型的小孩沒有固定連貫的反應方式。會依據環境的回應來表現反抗或迴避。這些孩子的照顧者可能令他們害怕或是驚嚇,孩子不知道該怎麼反應才好
不吝嗇給他滿滿的擁抱與愛
孩子在童年時所經歷的依附關係,會影響到長大後對戀人的態度。
焦慮矛盾型依附的主要照顧者特性為:照顧能力差、不懂得如何滿足嬰兒的需求,會有不一致的行為。
逃避型小孩的主要照顧者通常沒耐心、對嬰兒不敏感或表現出負面的反應,並拒絕身體接觸等反應。這會讓孩子表現出退縮、對學習沒興趣、缺乏動機,人際關係的互動也會有問題。
混亂型依附孩子的主要照顧者可能會有暴力行為,並且表現的前後不一致,讓孩子驚嚇不敢反映,也搞不清楚該如何回應才好。
主要照顧者可以態度一致,給孩子適當的回應,讓他能有安全感,會發展出安全依附。抱抱對孩子有相當的正面影響,當寶寶越有安全感,將來社交能力更好、更有自信、獨立,也更快樂。不只是抱抱,陪寶寶玩、常常跟他說話或是放音樂給他聽,都很能安撫孩子,讓他心情平靜與安心。
從小多陪伴孩子滿足他的需求,不用擔心會寵壞小孩,這跟一位的給予金錢、物質的滿足,而沒有多與孩子溝通的溺愛是不一樣的。多使用正面語言和寶寶說話,也可以減少他們的分離焦慮跟哭哭的頻率喔。
棉花糖的幸福魔法時光podcast:[育兒大小事]第一集也有聊到,棉花糖家的嚕嚕弟弟小時候非常難帶,一直哭哭,我們用了什麼小撇步,讓他好一點。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爸爸媽媽,保持穩定正向的情緒,才能讓寶寶感到安心喔。
想知道更多如何利用繪本訓練孩子的腦力或是在生活中利用什麼道具可以訓練孩子的肌肉嗎?我在 棉花糖媽咪說故事 的FB粉絲專頁中也會跟你分享我平時跟孩子的互動喔 https://www.facebook.com/mminthesky
你也有育兒的困擾嗎?來學習【S.M.I.L.E 全方位教養心法,打造無壓力育兒生活】
我將告訴你怎麼運用能量育兒法,解決你們間的小衝突,增進跟孩子的關係。快來學習這套S.M.I.L.E.教養心法
報名連結如下:https://www.thenextlvl.co/p/kid-s-traning/
(前十名報名的朋友,五週課程結束後送一次30分鐘諮詢唷)
我的孩子為什麼都靜不下來? 我的孩子常常發呆,都不知道在想什麼
爸媽常會對孩子的這些狀況感到苦惱,對應不同特質的孩子,這些情況都是有跡可循的。
*人類圖是用來讓爸媽多"理解"孩子為什麼會有這些狀況
*理解原因,自然就會去調整彼此的互動模式,讓親子間的關係更加融洽
*爸媽也能協助孩子了解,未來他能用什麼方式在人生的關卡中做選擇唷。
對人類圖非常有研究的小繪老師,要來教大家怎麼製作專屬自己與孩子的人類圖小卡,並透過你們各自的小卡,來解讀彼此間要如何互動,能夠截長補短,避開地雷區,帶給你跟孩子更棒的影響。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TtRbWdmVnauBrPkU9
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的靈魂使命來到地球,透過 阿卡西紀錄,我們可以在裡面找到自己生命的答案,知曉是很大的力量,讓你可以自己做選擇。
但阿卡西紀錄不太適合拿來占卜或是預測未來,因為當下的每一刻都在改變,進入阿卡西紀錄中,你可以回溯過去,在其中療癒,也就能改變未來。阿卡西紀錄能支持我們靈魂的成長,協助我們創造豐盛的體驗,隨著靈魂旅程的豐足,你的阿卡西紀錄也跟著持續擴充,每次進入這個動態的紀錄場域都有不同的收穫喔。
阿卡西療癒或體驗預約:https://forms.gle/9sWJz9LBRy3TG6DFA